7月24日,由安徽省工信厅、合肥市政府主办的2025年安徽省“并购大讲堂江淮行”合肥专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安徽覆盖全省的“并购大讲堂江淮行”系列培训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在今年内计划培训1万人的“大计划”的一部分。
而这场万人培训大计划背后,是安徽正在启动的一场颇具雄心的产业成长和升级路径的战略转型。
这场转型布局的深意或许就在于,以资本市场为战略平台,把握当前政策机遇、市场环境特别是资本市场估值等有利时机,抢抓以并购重组为关键路径的新一轮产业重组升级先机,进而推动产业发展由过往以产能投资驱动的量的扩张“换轨”至以资本并购牵引的内涵跃迁之路,真正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安徽这样的战略谋划,显然与去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密切相关。
去年以来,国务院、证监会相继发布“新国九条”“科企十六条”“科创八条”“并购六条”等系列政策,今年5月,证监会又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政策“暖风”频吹,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步伐明显加快。
与过往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并购重组浪潮不同,本次潮聚焦产业并购。近年来,安徽已崛起为新兴工业大省,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布局方面积累了坚实基础,同时也面临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跃迁升级的迫切需求。
正如安徽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文杉所言,并购重组是企业突破增长瓶颈、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跳板”。
并购重组被誉为“资本市场皇冠上的明珠”,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安徽启动并购重组万人大培训,力争尽快强化全省各级增强并购重组意识、补足资本运作能力短板,显然是一个拥抱并购重组大时代、全力争夺抢先身位优势的一项务实而重要的举措。
“正面临有利条件”
“并购重组的大时代正在开启”“并购重组正步入‘黄金时期’”“并购重组正从‘选择题’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在合肥专场培训会上,多位业内专家为在场的150余位地方政府干部、市属国企、市重点企业负责人描绘了资本市场新机遇。
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广慧投资董事长俞铁成,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崔凯,安徽省并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元证券总裁胡伟,高级经济师、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李代新分别就并购招商的机遇与挑战、并购重组关键点解析、新政下的并购逻辑与实务分析以及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资本创新运营等专题进行分享。
这样一场专业培训,旨在提升政府部门服务企业并购重组的能力以及企业资本运作的水平,其背后是安徽基于当前产业深度调整与国家政策窗口的积极布局。
去年以来,国家相续发布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科企十六条”等。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系列新政加大了并购重组改革力度,为并购重组营造了良好环境。
特别是去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法加强监管、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加大产业整合支持力度、提升监管包容度、提高支付灵活性和审核效率等六方面提出具体有力举措,迅速激活了并购重组市场。
数据资料由国元证券提供
并购重组,尚无统一定义,通常指通过合并、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对股权、资产或负债进行重新配置,以实现资源优化、市场扩张或战略转型的资本运作行为。
为何要大力推动?培训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并购重组能够帮助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快速集聚资源,是企业迈向规模化、国际化、做大做强的“加速器“”。微软公司自成立来,累计并购277次;英伟达25年来,累计并购27次……众多世界500强的发展历程都印证了并购重组在企业加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胡伟分析,当前沪深市场平均市盈率处于历史约35%分位,资产估值水平较低。同时,14万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存量面临巨大退出压力,而受2023年阶段性收紧IPO等因素影响,退出渠道却单一且不畅。这反而降低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成本,为并购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丰富的并购重组资源”
受益于“924”以来一系列鼓励政策,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上半年,并购市场明显回暖,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
国元证券统计,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已完成通道类并购重组交易36单,已超过2024年全年单数的85%,涉及交易金额2300亿元,远超2024年全年规模。且并购标的分布最多的是电子与半导体行业,其次分别为能源、新材料、软件、装备制造等行业。
在全国并购新浪潮的带动下,“安徽板块”同样风起云涌。国资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企业发力新质赛道、巨头企业强强联合等案例频现。
集成电路是合肥长期聚焦的战略产业。今年1月,合肥市国资委通过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取得上市公司三佳科技控制权。6月,三佳科技又收购了安徽众合半导体51%的股权,完成半导体资产注入,形成了从收购上市公司到整合产业链的“并购招商闭环”,打造了专注于半导体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平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薄弱环节是黄山市近年来产业布局重点关注的部分。去年7月以来,黄山地方国资平台先后并购上市公司光洋股份和锐新科技,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快速补链,以此打造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带动黄山汽车产业升级发展。
不少企业也通过并购重组补齐短板。
国风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合肥市在新材料领域的一家市属国有上市公司。今年4月,通过收购金张科技、整合其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国风新材切入光学功能膜、半导体封装等高毛利领域,有效填补了其在该领域的空白,提升了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世界500强企业奇瑞集团今年3月以4.13亿元跨界收购环保领域上市公司万德斯(南京)控制权,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绿色循环经济新赛道,成为工业和环保领域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开班仪式上,罗文杉透露,今年1-6月,安徽全省发生并购125起,交易规模106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7%、674%。
胡伟认为,安徽科创资源丰富,共上市24家科创板企业,排名全国第5位;新兴产业集聚,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省生产;资本市场领先,186家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7位。
在他看来,特别是安徽千亿基金集群投资的大量优质企业逐步进入退出期等,这些都是安徽开展并购重组的优势,为产业并购培育了丰富的并购重组资源。
“一项全新的工作”
去年9月以来,安徽高位推进并购重组,围绕推动并购重组打出了一套出政策、建机制、育生态的“组合拳”。
去年12月,安徽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层面出台《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及《若干政策》,从产业引导、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个维度,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全方位支持。
文件出台后,安徽省政府把推进并购重组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建立并购重组协调工作机制。安徽省工信厅抽调16人成立并购重组工作专班,督导推进全省并购重组工作。
今年3月,安徽省工信厅组织182家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组建成立安徽省并购联合会,国元证券成为安徽省并购联合会首届会长单位。
同时,安徽省工信厅摸排建立“两清单”,包含潜在并购企业清单165家、拟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清单215家;遴选建立“两库”,包含优质中介机构40家、金融机构41家。通过搭建全省并购重组一站式服务平台,引导“两清单”企业、“两库”服务机构入驻,构建“线上智能平台+线下深度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撮合企业交易。
“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专业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此项工作的推进需要省市县各有关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方能聚合力、出实效。”罗文杉说。
根据《2025年安徽省并购重组专题系列培训方案》,安徽省工信厅将举办全省并购重组“1+6+16”系列培训,全年计划培训1万人。
“1”是指在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开设1个专题系列课程,提高政府部门推动和服务并购重组的能力。“6”是指赴深圳资本市场学院开展6期高端培训,重点为并购意向企业培训实操要点。“16”是指在16个市各举办1场“并购大讲堂江淮行”,重点为政府、企业负责人普及并购重组知识。
此外,在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工信厅正在谋划设立安徽(合肥)并购集聚区。“我们将通过汇聚金融资本、产业资源、服务要素,构建‘政策引导+资本运作+专业服务’并购生态,打造全省并购要素配置新高地、并购资源集聚示范区。”罗文杉表示。(江淮观察)
请输入验证码